绿色发展政策动态要闻(2024年10月)
2024-11-11 15:55
883
1.(10 月 4 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意见》。《意见》从构建绿色协同的开发体系、安全环保的生产体系、清洁完善的储运体系、多元高效的使用体系等 4 个方面部署了 15 项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并明确了相关保障措施,推动全面加强煤炭开发、生产、储运、使用全链条各环节清洁高效利用。
《意见》明确,到 2030 年,煤炭绿色智能开发能力明显增强,生产能耗强度逐步下降,储运结构持续优化,商品煤质量稳步提高,重点领域用煤效能和清洁化水平全面提升,与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体系基本建成。
(相关链接: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10/content_6978315.htm)
2.(10 月 8 日)八部委联合印发工作方案《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提出至 2025 年全面建立碳排放年报、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到 2030 年,系统完备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构建完成,国家、省级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全面建立并有效运转,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标准和规则更加健全,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碳排放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碳排放数据能够有效满足各层级、各领域、各行业碳排放管控要求。
《方案》着眼于服务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工作,部署了 8 个方面 23项具体任务,包括健全区域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完善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机制、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等。《方案》提出将绿电绿证、碳汇、碳捕集利用封存等领域核算方法融入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持续提升核算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以及加快建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等。
(相关链接: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10/content_69833052.htm)
3.(10 月 12 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
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从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提升绿色金融专业服务能力、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强化实施保障四个方面提出19 项重点举措。《意见》明确,聚焦美丽中国建设实际需要,统筹谋划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项目,加大对接融资支持。按照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要求,围绕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重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领域,搭建美丽中国建设项目库,有效提升金融支持精准性。
《意见》强调,要着力提升金融机构绿色金融服务能力,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持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发展绿色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等绿色金融产品,强化绿色融资支持。聚焦区域性生态环保项目、碳市场、资源环境要素、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多元化气候投融资、绿色消费等关键环节和领域,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力度。
(相关链接: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10/content_6979595.htm)
4.(10 月 18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6 部门发布《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6 部门发布《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正确处理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破”与“立”的关系,源网荷储一体推进,全面提升可再生能源安全可靠供应能力;供需统筹、有序替代,统筹可再生能源供给与重点领域绿色能源消费,加快推进增量替代,稳妥推动可再生能源有序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协同融合、多元替代,协同推进可再生能源与工业、交通、建筑、农业农村等领域融合替代,经济高效推进发电、供热、制气、制氢多元发展和替代;科技引领、创新替代,大力推动新技术攻关试点,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培育可再生能源替代的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2025 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 11 亿吨标煤以上。“十五五”各领域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2030 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 15 亿吨标煤以上,有力支撑实现 2030 年碳达峰目标。
(相关链接: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10/content_6983959.htm)
5.(10 月 27 日)国网能源院发布《新型储能发展分析报告 2024》
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近期发布《新型储能发展分析报告 2024》。报告显示,我国新型储能规模持续稳步增长,截至 2024 年 6 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 4444 万千瓦/9906 万千瓦时,较 2023 年底增长超过 40%。其中,国网经营区已投运规模 3680 万千瓦,主要分布在新疆、山东、甘肃、宁夏和湖南 5 省。
报告研判,储能发展趋势上,一是新型储能产能扩张有所减缓,产业竞争升级,创新成为破局关键。二是新型储能从“重配置”到“重应用”,配置方式逐步由政策驱动转变为市场需求驱动。三是构网型储能技术受到关注,长周期储能技术布局提上日程。
(相关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6kLxG90Kxre5SO4ZluEtDg)
6.(10 月 29 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做好上海金融“五篇大文章”行动方案》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会同多部门印发《做好上海金融“五篇大文章”行动方案》,聚焦服务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提出 30 条内容,助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特别是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方案》计划未来 3 年内在上海基本形成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和保障体系,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低碳转型、民营经济、小微企业、乡村振兴、养老事业、银发经济、数字经济等领域。
《方案》要求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上海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金融支持,重点服务好初创型成长型科技企业,拓宽科技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加大对科技金融的引导激励。要求丰富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金融机构和融资主体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健全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绿色金融保障措施和配套制度。
(相关链接:https://jrj.sh.gov.cn/ZXYW178/20241029/3dd7d4b333d04dd6b6e9bb12889f621a.html)
7.(10 月 30 日)上海市发布《美丽上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 年)》7
上海市政府印发《美丽上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 年)》。《计划》锚定 2035 年美丽上海总体建成战略目标,以“十美”共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上海实践。《计划》提出到 2026 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断优化,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乡人居环境面貌明显改善,生态安全有效保障,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其中全市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保持在 30%以下,碳排放强度稳步下降;PM2.5 力争不高于 28 微克/立方米,重要水体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在 95%左右,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 100%,“无废城市”建设比例达到 80%左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 9.5平方米,中心城区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75%以上。
(相关链接:https://www.shanghai.gov.cn/nw12344/20241030/7f7acf5ae4f3460ab3c406e2567c765d.html)
8.(10 月 30 日)上海发改委等部门发布《上海市推动国际航运燃料绿色转型工作方案》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交通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推动国际航运燃料绿色转型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到 2030 年,形成内外共济的航运绿色燃料供应体系,上海港保税 LNG 加注能力达到百万立方米(液态)级,绿色甲醇、绿氨加注能力达到百万吨级。同时,科技创新和示范应用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一批技术领先、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初步建成绿色燃料加注服务中心,并为国际绿色燃料交易中心和国际绿色燃料认证服务中心建设打好基础。
(相关链接:https://fgw.sh.gov.cn/fgw_ny/20241101/4a0d56d427384947a4906d73c6562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