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绿色发展政策动态要闻(2025 年 5月)

2025-05-30 17:19
48

1.(4 月 29)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办体改〔2025〕394 号),提出围绕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2025 年底前基本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全面开展连续结算运行,充分发挥现货市场发现价格、调节供需的关键作用。

《通知》明确了各地电力现货市场运行时间表:湖北电力现货市场要在 2025 年 6 月底前、浙江电力现货市场要在 2025 年底前转入正式运行,安徽、陕西力争在 2026 年 6 月底前转入正式运行。2025 年底前,福建、四川、辽宁、重庆、湖南、宁夏、江苏、河北南网、江西、河南、上海、吉林、黑龙江、新疆、蒙东、青海要启动现货市场连续结算试运行。

《通知》要求,2025 年底前,南方区域电力现货市场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京津冀电力市场创造条件启动模拟试运行,省间现货市场实现发电企业参与省间现货购电,并加紧研究售电公司、电力用户直接参与省间现货交易的机制。市场建设要充分考虑各地合理诉求,加快形成工作合力,更好促进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

《通知》提出,现货市场正式运行和连续结算试运行的省份,2025 年底前要实现用户侧主体参与现货市场申报、出清、结算,并建立适应新型经营主体需求的准入要求、注册程序、报价方式、结算考核等机制。参与现货市场交易的经营主体中长期签约履约比例必须要符合国家能源安全保供要求。

(相关链接: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505/content_7022299.htm)

 

2.(5 月 6 日)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机动车环境监管的意见》

生态环境部联合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机动车环境监管的意见》(环执法〔2025〕34 号),通过改进和优化机动车环境监管长效机制,推动解决机动车领域环境污染和弄虚作假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助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意见》按照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围绕机动车排放领域突出问题,重点加强重型货车和机动车排放检验维修机构监管,严厉打击超标排放和弄虚作假问题。围绕货车排放责任链条,落实生产者、所有者、使用者和服务者责任,通过推动生产厂家、运输公司、用车大户、检验维修机构等单位依法履行环保要求,共同营造机动车守法良好氛围。

《意见》共包括五方面具体举措:一是指导重型货车落实合规达标排放要求。通过路检路查、入户抽查、遥感监测等方式,加强重型货车污染排放监管。二是强化机动车排放与检验维护治理。严格检验机构准入、日常运行和退出管理,规范维修机构维护治理行为,加强检验与维护闭环管理。三是推进机动车排放源头管理。指导新车生产企业完善数据防篡改功能设计。对因设计生产缺陷造成污染排放车辆及时召回。利用补贴手段推动老旧车辆报废更新。四是强化数据共享和协同联动。推进各部门各层级数据互通和信息共享,建立健全部门联合工作机制。五是提升数智化监管能力水平。利用大数据分析和科技手段,精准识别违法线索。配强监管队伍和科技设备。

(相关链接: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505/content_7023507.htm)

 

3.(5 月 13 日)习近平出席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5 月 13 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为中拉双方在世界大变局下共谋发展振兴指明了方向。生态环境部系统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五大工程与会议成果文件,积极推进中拉环境与气候务实合作,更加有力有效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要不断加强与“拉共体”国家在污染防治、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交流合作,支持联合国气候变化贝伦大会成功举办,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持续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等项目,共同推进中拉绿色低碳发展。

(相关链接:https://www.nhc.gov.cn/wjw/mtbd/202505/d4a5a9a0753f4a05a038e37bd124f12d.shtml)

 

4.(5 月 14 日)WTTC 呼吁旅游业为 SAF 作出贡献

近日,世界旅游与旅行理事会(WTTC)联合全球咨询公司 ICF 在英国伦敦发布报告“Scaling Up Sustainable Fuel”,为旅游及相关交通运输行业减排、转型提供了明确行动路线图,呼吁旅游与旅行行业共同应对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及可再生燃料的生产与使用挑战,加速向清洁燃料转型,以减少交通相关碳排放。

报告指出,当前 SAF 仅占全球喷气式燃料使用的 0.3%,为实现 2050 年净零排放目标,产量需从目前的 12.5 亿升提升至超过 4500 亿升,增幅超过 400 倍。对此,报告为行业利益相关者提供了分层行动指南,无论是作为合作者、推广者、采用者还是投资者,每家企业都能通过加入活动、提供废弃物、资助生产设施或购买可持续燃料证书等方式参与其中。

(相关链接:https://wttc.org/news/wttc-urges-travel-and-tourism-to-join-forces-to-scale-up-sustainable-fuel)

 

5.(5 月 15 日)中共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5 月 15 日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大力实施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文脉赓续、品质提升,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意见》要求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推动城市供水设施改造提标,加强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和再生利用及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改造,加快建立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建设运维机制。统筹城市防洪和内涝治理,建立健全城区水系、排水管网与周边江河湖海、水库等联排联调运行管理模式,加快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改造,构建完善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推动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改造升级。

《意见》还将修复城市生态系统列为主要任务,要求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建设连续完整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体系。加快修复受损山体和采煤沉陷区,消除安全隐患。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保护修复城市湿地,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推进城市水土保持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确保污染地块安全再利用。持续推进城市绿环绿廊绿楔绿道建设,提高乡土植物应用水平,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增加群众身边的社区公园和口袋公园,推动公园绿地开放共享。

(相关链接:https://www.gov.cn/zhengce/202505/content_7023880.htm)

 

6.(5 月 19 日)习近平在河南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河南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农业强省,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习近平指出,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要坚定信心,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河南作为经济大省,要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这个根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要持之以恒加强重点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深化污染防治攻坚,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部署,统筹开展黄河流域督察和省域督察,深入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培育壮大绿色生产力。

(相关链接:https://news.cnr.cn/native/gd/sz/20250520/t20250520_527177748.shtml)

 

7.(5 月 21 日)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印发《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 年)》

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近日印发《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 年)》(环水体〔2025〕38 号),提出到 2027 年,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 40%左右;到 2030 年,美丽河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 2035 年,美丽河湖基本建成。中央财政积极支持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引导和鼓励地方财政及社会资本加大投入,不断强化资金保障。倡导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

《行动方案》共明确 19 项措施:在巩固深化水环境治理方面,提出提升入河排污口整治效能、加强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强化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 6项措施;在加强基本生态用水保障方面,明确了着力保障河湖生态流量、落实生态流量泄放措施、强化生态流量监测信息共享 3 项措施;在积极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方面,提出推进水生生物保护恢复、实施湖库富营养化综合治理等 6 项措施;在全面推进保护与建设方面,提出加大支持力度、开展全民行动等 4 项措施。

《行动方案》强调,强化港口码头、船舶及河湖沿岸污水和垃圾收集转运处理。加快推动绿醇、绿氨、绿氢等新能源船舶推广应用。到 2027 年,重要流域干流及主要支流、重点湖泊水域岸线清洁水平进一步提升。

(相关链接: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505/content_7024700.htm)

 

8.(5 月 23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 年)》

国务院总理李强 5 月 23 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 年)》。

会议指出,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强化新型工业化绿色底色。要推进传统产业深度绿色转型,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实施,积极应用先进装备和工艺,加快重点行业绿色改造升级。要引领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加大清洁能源、绿色产品推广,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要加强共性技术攻关,完善重点领域标准,优化相关政策,健全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更好支持和帮助企业转型升级。

会议强调,建立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对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区域间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推动建立覆盖更加全面、权责更加清晰、方式更加多元、治理更加高效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进一步细化重点任务和落实举措,实现生态产品供给地与受益地良性互动。要深入推进大江大河干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稳步拓展补偿领域,积极探索森林、草原、大气等其他生态环境要素补偿方式。要健全奖罚分明的制度机制,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保护、谁受益”,研究完善激励约束政策,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相关链接: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505/content_7025013.htm)

 

9.(5 月 28 日)生态环境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标准体系建设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生态环境部牵头起草并联合 14 个部门印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标准体系建设方案》(环气候〔2025〕40 号),提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标准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工作目标、体系框架、主要任务和落实措施,旨在加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标准体系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标准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的基础性、规范性和引领性作用,加快构建科学实用、系统规范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标准体系,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和美丽中国建设。

《方案》紧扣美丽中国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任务,围绕应对气候变化基础能力支撑、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工作需求,构建符合国情、基本完善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标准体系,明确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标准体系建设目标。具体目标为:一是坚持“急用先行、逐步完善”的原则,分期分批制修订一批涵盖各领域、各要素、各环节的关键标准,增强标准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发挥标准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基础支撑和规范引领作用;二是强化部门协同,推动各级各类标准协调衔接,形成标准合力;三是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制定,提升标准国际影响力,推动标准国际衔接互认。

(相关链接: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3/202505/t20250530_1120372.html)

 

10.(5 月 29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

为深化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意见》围绕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基础支撑,部署了四方面重点任务。

一是完善资源环境要素配额分配制度。加强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交易与相关资源环境目标和管理制度的衔接,健全有关配额分配和出让制度,在免费分配基础上探索开展有偿分配。

二是优化资源环境要素交易范围。扩大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扩展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推动用能权交易试点有序退出。丰富用水权交易种类,推动节水改造结余水量、非常规水等参与交易。持续深化排污权交易,以省为单位建立健全排污权交易制度,探索开展跨省排污权交易。

三是健全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制度。将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等交易有序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健全资源环境要素确权、登记、抵押、流转等制度,完善资源环境要素储备调节制度,分类健全资源环境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加大对交易机构、交易主体、第三方服务机构等的监管力度。四是加强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基础能力建设。研究完善有关法律制度,科学制定修订相关标准,加强碳排放、用水、污染物排放监测核算能力建设,健全金融支持体系,培育发展第三方机构,提升市场服务水平。

(相关链接:https://www.gov.cn/zhengce/202505/content_7025725.htm)

 

11.(5 月 30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5〕650号)。《通知》提出,做好源荷匹配。并网型项目应按照“以荷定源”原则科学确定新能源电源类型和装机规模。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地区可采取整体自发自用为主,余电上网为辅的模式;现货市场未连续运行地区,不允许向公共电网反送。项目整体新能源年自发自用电量占总可用发电量的比例应不低于 60%,占总用电量的比例应不低于 30%,并不断提高自发自用比例,2030 年前不低于 35%。上网电量占总可用发电量的比例上限由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结合实际确定,一般不超过 20%。各地可结合项目建设方案中自发自用、上网电量比例和源荷匹配、调节能力等信息,合理设置新能源利用率目标。

(相关链接:https://www.ndrc.gov.cn/xwdt/tzgg/202505/t20250530_1398139.html)

<< 上一篇 绿色发展政策动态要闻(2025 年 6月)
绿色发展政策动态要闻(2025 年 4月)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