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政策动态要闻(2025 年 3月)
1.(3 月 5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明确金融“五篇大文章”重点领域和主要着力点。科技金融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着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绿色金融坚持“先立后破”,统筹对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的支持。
《指导意见》要求金融机构为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形成有力支撑。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为金融精准支持提供依据。引导金融机构将绿色低碳转型因素纳入资产组合管理考量,丰富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产品服务。
推动金融机构逐步开展碳核算和可持续信息披露。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稳妥发展碳排放权、排污权等资源环境要素担保贷款,基于碳足迹信息丰富相关金融产品服务,以美丽中国先行区为重点探索区域性生态环保项目金融支持模式等。
《指导意见》提出要推动股权市场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更好服务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和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深化多层次股权市场错位发展,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加大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的股权融资支持力度。加大力度活跃并购市场,支持科技、绿色产业领域高效整合重组。常态化推进清洁能源、养老、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符合条件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
(相关链接: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503/content_7010604.htm)
2.(3 月 7 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进一步组织实施好“千家万户沐光行动”的通知》
近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印发《关于进一步组织实施好“千家万户沐光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推进农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助力农村能源革命、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通知》要求,各省能源主管部门总结推广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经验,创新开发利用场景、投资模式和收益共享机制。认真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进一步因地制宜细化规范农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备案、建设、接网程序,指导地方能源主管部门,做好“千家万户沐光行动”与能源、电力等发展规划的衔接,统筹平衡各类新能源发展需求,根据电网承载力,引导农村分布式光伏科学布局、有序开发、就近接入、就地消纳,并组织电网企业及有关方面根据实际需要加强配套电网改造升级及其他提升消纳能力的措施,保障农村地区分布式光伏健康可持续发展。
《通知》强调,各地在“千家万户沐光行动”组织实施中,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得指定经营主体,不得强制要求配套产业,不得以特许经营等方式搞垄断开发,不得侵害农户利益,促进分布式光伏健康有序发展。
在运行维护方面,《通知》鼓励设立村、镇能源服务站,提供专业化服务,并加强安全用电知识宣传。监管层面,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将联合地方能源主管部门和电网企业加强监督,及时受理投诉,保障各方权益。
(相关链接: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503/content_7015273.htm)
3.(3 月 12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近日联合印发《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到 2027 年,先进技术装备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重点领域技术装备产业链短板基本补齐,长板技术装备形成国内主导、国外走出去的优势格局。到 2030 年,环保技术装备产业链短板自主可控,长板技术装备优势进一步扩大,环保装备制造业从传统的污染治理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面升级。
围绕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先进技术推广、培育行业发展新动能、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4 个方面,意见提出 12 项政策措施。将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开展关键技术“揭榜挂帅”,实施重大环保技术装备三年提升行动,深入推进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环保装备设计制造、污染治理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根据意见,有关部门将引导环保装备企业在各自细分领域精耕细作,打造一批行业规范条件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推动龙头企业从提供单一领域环保技术装备,向多领域“产品+服务”供给转变,加强行业规范引导,推动建立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市场发展环境。
近年来,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据有关行业协会测算,“十三五”以来,环保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年复合增长率接近 6%,2024 年达到 9200 亿元。
(相关链接: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503/content_7013158.htm)
4.(3 月 18 日)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 5 部门联合对外发布了《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 2027 年,我国绿证市场交易制度基本完善,强制消费与自愿消费相结合的绿色电力消费机制更加健全,绿色电力消费核算、认证、标识等制度基本建立;到 2030 年,绿证市场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
《意见》以构建强制消费与自愿消费相结合的绿证消费机制为核心,从市场供给、消费需求、交易机制、应用场景、绿证走出去等方面提出了 17 条可操作可落地的相关措施。
在稳定绿证市场供给方面,《意见》提出建立按月批量自动核发绿证机制,原则上当月完成上个月电量对应绿证核发。同时,提升绿色电力交易规模,推动各类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参与绿色电力交易;规范绿证核销机制,完善绿证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
为进一步激发绿证消费需求,《意见》提出要依法稳步推进绿证强制消费,逐步提高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并使用绿证核算;还明确了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企业和数据中心,及其他重点用能单位和行业绿色电力消费比例目标,特别是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色电力消费比例要在 80%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同时,《意见》提到要打造一批高比例消费绿色电力的绿电工厂、绿电园区,将绿色电力消费信息纳入上市企业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报告体系;还要研究建立绿证价格指数,引导绿证价格在合理水平运行,研究绿证相关标准体系,编制绿色电力消费标准目录,按照急用先行原则,加快各类标准制定工作。
(相关链接: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503/content_7014341.htm)
5.(3 月 20 日)工信部印发《工业企业和园区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指南》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企业和园区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指南》,包含建设目标、业务功能、技术方案和保障措施四方面内容。
一是建设目标,通过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的建设运行,实现对能耗和碳排放的精准化计量、精细化管控、智能化决策与可视化呈现,提升工业企业和园区节能降碳管理能力,支撑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和碳排放降低,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二是业务功能,明确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具备能耗查询、计算、分析、能效对标、优化、用能与碳排放预算管理、碳足迹核算等功能。工业企业和园区可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实际需求等,确定开发建设的具体功能。
三是技术方案,明确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的系统架构包括基础设施、数据采集、数据架构、模型组件、业务应用和互动展示。工业企业和园区需依据节能降碳及信息系统建设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政策要求等,开展系统架构建设并持续更新。
四是保障措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相关规定,从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网络和数据安全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保障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的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运行。
(相关链接: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503/content_7014249.htm)
6.(3 月 20 日)达飞集团、上港集团、上海电气集团,签署绿色甲醇产供销协议
3 月 20 日,上海电气、法国达飞集团、上港集团在上海正式签署《绿色甲醇供应、运输、加注长期合作框架协议》。此次三方合作聚焦绿色甲醇的“生产-运输-加注”。根据协议,上海电气将依托其自主投资建设的洮南市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项目(简称“洮南项目”),为全球海陆空运输和物流解决方案领军者法国达飞集团提供绿色甲醇燃料的中长期供应,并携手上港集团通过陆海联运方式将绿色甲醇从吉林洮南运送至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第一大港——上海港完成加注,形成“生产-运输-加注”闭环。
上海电气称,通过此次合作,将为法国达飞集团实现航运脱碳目标提供关键支持,为全球航运业绿色转型注入新动力;也将加速上海港打造全球绿色甲醇加注枢纽的进程,助力其抢占航运业低碳转型的先发优势,进一步巩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领先地位。洮南项目是上海电气在氢基绿色燃料领域的重要布局,其核心技术和装备均由上海电气自主研发和制造。此举不仅实现了新能源就地消纳与跨区域资源协同,更探索出可复制的绿色甲醇产业化模式,是上海电气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未来,上海电气将持续深化电解水制氢、绿色甲醇、绿氨以及可持续航空燃料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新能源技术与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绿色升级,为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强支撑。
(相关链接:https://www.shanghai-electric.com/group/c/2025-03-24/582850.shtml)
7.(3 月 22 日)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和云南考察
全国两会后,习近平总书记连赴西南两省考察调研。考察期间,习近平专门提出要通过改革“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对贵州,要求“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动融入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对云南,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部署”“加强交通物流、能源、数字信息等大通道建设,使各类开放平台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习近平指出,云南生态地位重要,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要健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持续开展石漠化、水土流失及小流域综合治理。要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衔接,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和重点湖泊环境治理。
(相关链接: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503/content_7015164.htm)
8.(3 月 26 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以下简称扩围)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仅覆盖了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 2200 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 50 亿吨。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是碳排放大户,年排放约 30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 20%以上。此次扩围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预计新增 1500 家重点排放单位,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将达到 60%以上,覆盖的温室气体种类扩大到二氧化碳、四氟化碳和六氟化二碳三类。
根据《方案》部署安排,生态环境部将按照“边实施、边完善”的工作思路,分两个阶段稳妥有序推进相关工作,近期将印发关于三个行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工作通知,明确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制定、关键参数月度存证、碳排放报告核查、核定配额发放、配额清缴等任务及完成时限。
(相关链接: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3/202503/t20250326_1104736.html)
9.(3 月 30 日)上海洋山港首次开展国产绿色甲醇加注
上海洋山港 3 月 29 日首次开展国产绿色甲醇加注,上港集团能源公司旗下甲醇加注船“海港致远”轮在上海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为韩国“HMM Green”轮进行同步加注作业,即集装箱装卸和甲醇燃料加注同步进行,本次加注绿色甲醇约 2900 吨。
“海港致远”轮曾于 2024 年 4 月在上海港洋山港区,实现我国港口为国际集装箱船舶加注绿色甲醇燃料。29 日完成的加注作业不仅在加注量上更大,而且采用的是国产绿色甲醇,这意味着上海港已实现了国产绿色甲醇全产业链供应服务的能力。本次加注的国产绿色甲醇于内蒙古生产后,通过陆路和海运的方式运抵上海港。
上港能源总经理罗文斌表示,下阶段,上港能源将持续深化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作,努力将上海港打造成为全球航运“绿色加油站”,继续努力为国际航运公司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多元化、定制化的能源服务。
(相关链接:https://www.news.cn/20250329/b983ad3989df4535a8429e3624214446/c.html)
10.(3 月 3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关于二十届中央第四轮巡视情况的综合报告》
中共中央政治局 3 月 31 日召开会议,审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关于二十届中央第四轮巡视情况的综合报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从压实各级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入手,严肃查处一批破坏生态环境的重大典型案件,推动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取得良好效果。
会议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的领导,继续发挥督察利剑作用,进一步压实各地区各部门抓好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要牢牢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强化大局意识,保持严的基调,敢于动真碰硬,持续发现问题,认真解决问题,提高对党中央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的执行力。要强化督察队伍建设,加强规范管理,严明作风纪律。
(相关链接:https://www.xinhuanet.com/20250331/3011737b5bbd402b8756186f386b7c9d/c.html)